黎云昆/文 黎云昆/文 唐元和十四年(819年),杰出的文學家、思想家、哲學家,政治家韓愈(圖1),因力諫憲宗“迎佛骨入大內(nèi)”,觸犯“人主之怒”,被貶為潮州刺史。
當時的潮州,可以說是真正的蠻荒之地。
圖1
韓愈在赴任的路上,寫了一詩《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》:
一封朝奏九重天,夕貶潮陽路八千。
欲為圣明除弊事,肯將衰朽惜殘年。
云橫秦嶺家何在?雪擁藍關馬不前。
知汝遠來應有意,好收吾骨瘴江邊。
那一年,他51歲,已步入老年。他當時想,此一去可能就死在潮州了。他的侄孫韓湘(即民間所傳八仙之一韓湘子)來看他,他認為是準備為他收尸的。由此可知,此時他的心境是非常沉重的。
但他到了潮州以后,并沒有沉淪下去,而是積極地為潮州百姓做了很多好事。他在潮州任上不足一年,驅除鱷魚、獎勸農(nóng)桑、興辦書院、大修水利、延選人才,將先進的中原文明帶入了潮州。他離開潮州以后,潮州人民為了紀念他,將潮州的山取名為“韓山”,潮州的水取名為“韓江”?,F(xiàn)今祠內(nèi)立有一石碑,上書“功不在禹下”(圖2),此為明嘉靖禮科右諫沈伯成題寫。可見韓愈在潮州,乃至在全國的聲譽形象之高大。
圖2
有意思的是,韓愈還特地在韓山上種了一(有說兩棵)棵樹,被當?shù)厝朔Q作“韓木”。
宋景祐年間(1034~1038)曾任潮州知府的薛利和有一詩《韓亭》:
嶺脊孤亭勢倚云,前臨城邑后荒村。
八千里外人歸久,四百年間木尚存。
直北惡溪泉滾滾,落南瘴海霧昏昏。
先生偉績傳青史,萬古民懷逐鱷恩。
此詩作于韓愈手植樹木200余年以后。詩中提道“八千里外人歸久,四百年間木尚存”,是一種寫詩的夸張筆法。
大約又過了100年,曾任宋孝宗時的禮部尚書潮州人王大寶(1094~1170)寫了《韓木贊》,他在文中對于韓木的形態(tài)做了細致的描述:“潮東山上有亭,唐韓文公游覽所也。亭隅有木,虬干鱗文,葉長而傍棱,耆老相傳,公所植也!人無識其名者,故曰“韓木”。舊株既老頹,更滋蕃,遇春則華,或紅或白,簇簇附枝,如桃狀而小,每值士試春官,邦人以卜登第之祥,其來舊矣?!?/p>
王大寶的文章對韓木做了細致的描述,現(xiàn)今韓愈祠中立有饒宗頤先生手書“王大寶《韓木贊》”的文碑(圖3)。王大寶的《韓木贊》文中提到韓愈在任期間,經(jīng)常到東山游覽,山上有亭,亭旁有樹,相傳為韓愈手植。但韓愈所植何樹,文中并未明說。
圖3
與王大寶同時代的安溪縣令黃補也有一詩《韓木》:
先生來潮南,先生一時屋。
潮南得先生,潮南千載足。
嗚呼潮南俗亦淳,先生遺樹今猶存。
春山二月春鳥響,游人樹底羅酒尊。
尊殘倚樹初不語,暗覺山翁淚如雨。
山翁之淚良可憐,我生不及元和前。
元和萬事已塵土,惟有巖邊留此樹。
樹本于人果何識,為是先生手親植。
先生一去今幾秋,巖頭滿樹春風浮。
風從昨夜何瀏慓,儼似當年祛鱷色。
鱷魚東遁不回頭,一帶寒江繞郡流。
郡人向晚爭歸舟,樹與江波相對愁。
此詩專寫韓木,“春山二月春鳥響,游人樹底羅酒尊”,說明當年潮州人已經(jīng)將韓木作為名勝游覽了。
南宋光宗時的吏部右侍郎楊萬里(1127~1206)《韓木》載:
笑為先生一問天,身前身后兩般看。
亭前樹子關何事,也得天公賜姓韓。
由此可見,韓木在有宋一代,確曾存在。
元大德年間(1298~1307)任揭陽縣尹的趙孟仆《重建潮州韓文公廟記》載“今獨存其城東,則有山曰‘韓山’,亭曰‘韓亭’,木曰‘韓木’?!?/p>
元延祐元年(1314年)郴州路儒學學正何民先《重建水東韓廟記》載:“昌黎先生之于潮亦然。公以忠言謫潮,道迪人心,功在生民。嘗愛溪東山水之勝,公退之暇,時一游憩。亭下之木,所親植也?!?/p>
可見,至元代,韓木仍在。
宋元兩朝,吟詠韓木者,不在少數(shù),但韓木究竟是什么木,幾乎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。
現(xiàn)今韓愈祠中“侍郎閣”收有《永樂大典》收錄的《韓木》一圖(圖4)。圖中注引《三陽志》載:“韓木,即橡木也?!薄度栔尽窞槟纤?、元時潮州地方志,此書早已亡佚。書中“韓木,即橡木”的結論,誰人所下,不得而知。
圖4
到了明代,嘉靖、萬歷年間,曾任鄖陽府(今湖北鄖縣)同知的廣東惠州歸善縣人所著《石洞集》中收有《潮州太守青螺郭先生考績序》一文,文中提道:“先生兼道法,合內(nèi)外,修起學宮。陳鐘鼓筦鑰,詩書禮樂之教,下逹里閭。治韓子書堂,群十邑弟子,講業(yè)其中。自為刪潤切磋究之。嘗與僚佐博士弟子摩挱韓木,曰:橡也。韓子植橡百千年,猶韓之余植。士改柯易葉,十年不中椽,二十年不中屋,百千年而不郭。羞乎!諸生業(yè)封殖此樹,以無忘先生之徳?!?/p>
文中提到的青螺郭,即時任潮州太守的郭子章(1543~1618)。郭子章字相奎,號青螺,又號蠙衣生,官至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,是明代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、史學家、地名學家、文學家和醫(yī)學家。雖久在官場,但讀書不輟,隨地著書。
郭子章在潮州,不僅政績卓著,而且興辦學宮(即書院),聚眾講學。讀書之余,與“僚佐博士弟子”仔細觀察韓木,并得出一致意見,韓木即為橡樹。
但橡樹開花不甚鮮艷(圖5),花小碎,無香氣,而且絕對沒有紅色。這與宋人王大寶所述“遇春則華,或紅或白,簇簇附枝,如桃狀而小”,相去甚遠。
圖5
王大寶雖是潮州人,但不一定能在韓木開花時節(jié)親自觀賞。即使到了開花現(xiàn)場,由于橡樹是世上最大的開花植物,花開在高樹枝上,也很難看得清花的形狀與顏色。此外歷史上很多大儒,都有五谷不分的毛病,區(qū)分和描述樹木則更不在行。
郭子章任潮州太守一共有四年半的時間,他在任期間,要經(jīng)常到書院去講學,而韓木就在書院旁邊,他有足夠的時間觀賞。此外,得出“韓木即是橡樹”結論的,不僅只有他一人,還有他的僚佐及眾位博士。
因此,郭子章的結論是可信的。
韓愈手植橡樹是何處得來呢?
宋末文壇領袖劉克莊(1187~1269)《韓祠三首之三》載:
萊相竹今供戍卒,武侯柏也付胡兒。
南來猶有昌黎木,神物千年尚護持。
劉克莊將韓愈手植韓木,比作為悼念寇準而命名的竹,也比作武侯祠里的柏樹。此時寇準發(fā)配地雷州,百姓為悼念寇準栽植的竹子,已經(jīng)為戍卒所占有(意即備戰(zhàn))。成都這時已經(jīng)淪陷,武侯柏也已屬蒙古人。只有由北方移來的“昌黎木”,還護持著大宋江山。
詩中所述“昌黎木”,即韓木。韓愈籍貫河北昌黎,故韓愈也被稱作韓昌黎。
由此可知,劉克莊認為韓木系由北方移來。
宋吏部、工部尚書劉黻(1217~1276)《蒙川遺稿》中有一《韓文公》詩:
斯文久矣嘆荊榛,一疏披忠徹紫宸。
不忍中原淪左袵,甘尋南土作累臣。
鄒軻以后功何遜,魯?shù)烙诮衩}尚新。
宇宙欲昏星斗落,空山韓木亦悲春。
劉黻為南宋大臣,其詩句“不忍中原淪左袵,甘尋南土作累臣”,指當時的中原已經(jīng)淪陷(左袵,衣襟向左,指當時的蒙古人),朝廷群臣只得南遷。此借也借指橡樹原為中原樹種,由北南遷。
《永樂大典》也載有王大寶撰《韓木贊》。文中也加注釋:“韓木,乃橡子木,廣無是種,故潮人不識之?!贝俗⒄f明,韓木是橡樹,廣東沒有此種,故潮州人不識此樹。
有文章提到,韓愈的橡樹是從他的老家?guī)н^去的。
韓愈因為得罪了皇上,突然被發(fā)配潮州,不大可能會回到河南的老家,取兩顆橡樹的樹苗帶過去。他從長安到潮州就走了整整兩個多月,而且他從長安到潮州的行進路線,也不經(jīng)過他的家鄉(xiāng)。因此,從家鄉(xiāng)帶樹苗過去栽種,這種說法不太可信。此外,這一次被貶潮州,如果沒有斐度等幾位大臣從中說項,他的性命就保不住了。所以這一時段,他的心情是非常低落的,已經(jīng)很難有從家鄉(xiāng)帶幾棵樹苗過去栽種的閑情逸致了。他在潮州任上的時間,不過十個月,這段時間也不大可能,回到家鄉(xiāng)去取兩棵橡樹樹苗。
從《永樂大典》給出的韓木圖片(圖4)看,韓愈手植的橡樹當為橡樹中的麻櫟。麻櫟在廣東就有自然分布。所以,韓愈就近選取橡樹,加以種植的可能性最大。
韓愈手植橡樹到了清朝還是最終死掉了。
改開以后,潮州有關方面隨即將“韓文公祠”(圖6)進行了全面的修整與擴建。
圖6
他們決定重建韓木。
盡管廣東就有這種橡樹,但是他們還是決定用韓愈老家的橡樹。
韓愈的老家是河南的孟州,但孟州沒有出名的橡樹。
他們經(jīng)多方調(diào)研后,發(fā)現(xiàn)河南新密有一棵名為“萬年櫟”的古麻櫟樹(圖7)。據(jù)《大河報》2015年2月5日報道此樹:“史料記載,它距今生長已有5000年歷史,曾是我國樹齡最長、樹冠最大的櫟樹。該樹主干圍徑6.2米,需要5個成人才能合抱,從主干分生的5個枝干,圍徑均超過2米,冠幅占地超過650平方米?!边z憾的是這棵古樹后來也死掉了(圖8)。
圖7?此圖為新密市林業(yè)局造林科長魏小霞提供
圖8?此圖為新密市林業(yè)局造林科長魏小霞提供
另據(jù)《潮州日報》新聞網(wǎng)2012年6月17日報道,潮州有關方面從河南新密“萬年櫟”附近移植了30棵橡樹,樹齡最長的有150多年,最短的也有30多年,。為確保橡樹的成活率,他們在移植的同時,還從原栽種地運回了幾百袋泥土,連與樹叢相傍的雜草也原封不動地遷徙過來。
現(xiàn)今,這些橡樹已經(jīng)在潮州韓文公祠成功落地,茁壯成長?!绊n文公之祠”門前右側一株橡樹(圖9),高大挺拔,與左側高高大大的木棉樹遙相呼應?!绊n文公之祠”右前方空地上,立一巨石,上書“韓祠韓木”。巨石之上,一棵橡樹拔地而起,直向蒼穹(圖10)。巨石左側上,即為一小橡樹園(圖11),大約有十幾棵橡樹。所有成活的橡樹,枝繁葉茂,長勢良好。
圖9
圖10
圖11
韓愈為潮州刺史,為地方上的最高軍政長官,想栽什么樹自然都沒有問題。但他沒有選其他的樹,而是選取了橡樹,這其中是有深刻含義的。
橡樹的種子富含淀粉。有了橡樹,就可以有糧食。橡樹的木材是上等的燒炭材。有了橡樹,就可以生火做飯,就可以御寒取暖。老百姓最怕的兩件事,就是饑與寒。而且,饑與寒常?;橛绊?。人們往往因“饑”而“寒”,又因“寒”而“饑”。有了橡樹,就可以同時解決人們的“饑和寒”的問題。歷史上的改朝換代,無一不是由于老百姓饑寒交迫、走投無路所致。韓愈作為政治家,當然不會不知道此中的道理。所有他以身作則,種起橡樹,并推而廣之,這是關乎民生福祉的一大善舉。這大約也是潮州人民對他愛戴有加的一個重要原因吧。
從潮州古城去韓文公祠須過橫跨韓江的廣濟橋(圖12)。廣濟橋俗稱湘子橋,與趙州橋、洛陽橋、盧溝橋并稱為“中國四大古橋”。橋上設亭,其中之一,為“觀橡”亭(圖13)。意即在廣濟橋上,便可以觀賞到韓愈手植的橡樹了。
圖12
圖13
韓愈手植橡樹,確為潮州的一大景觀。
橡樹也也確是涉及到民生最基本問題的重大樹種,值得大力推廣。